六階段變態與特殊的降海型迴游-揭露鰻魚的神秘面紗

鰻魚在陸地的河川中生長,成熟後洄遊到海洋中產卵地產卵,一生只產一次卵,產卵後就死亡。這種生活模式,與鮭魚的溯河洄遊相反,稱為降海洄遊。

鰻魚的生命週期分為六個不同的發育階段,為了適應不同環境,不同階段的體型及體色都有很大的改變。

從卵-柳葉鰻-玻璃鰻-鰻線-幼鰻-成鰻

比蝴蝶的型態還要多變的生命週期

 

日本鰻成鰻五月至六月會於北太平洋的馬里亞納海溝深海產卵。受精卵在25℃水溫下30小時就孵化。

孵化後的鰻魚稱為柳葉鰻,頭狹小,身體高、扁平透明像片葉子一般,所以稱為「柳葉鰻」,柳葉鰻型態的鰻魚會逐水漂流。

身長達六公分左右時就會變態成為玻璃鰻,產卵場漂到黑潮海流再流至台灣的海邊大概要半年之久,在抵達岸邊前一個月身體才開始變為細長透明。

進入河口水域時,開始出現黑色素成為線鰻,身體轉變成流線型減少阻力,以脫離強勁洋流,這也是養殖業鰻苗的補捉來源,養殖業所捕撈的鰻苗就是此型態。

在河川的成長期間,魚腹部呈現黃色,長成幼鰻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鰻魚的型態。

成鰻則是鰻魚發育和成長過程的最後階段。幼鰻和成鰻的發育重點差異之一就在於體脂肪的含量不同。

發育為成鰻後,鰻魚們又會回到馬里亞納海溝繁殖,結束他們的一生。

 

 

分享出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