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与人工智慧和平相处,人工智能的感情并不在大脑!

人工智慧不再是科幻剧情,现在已经真实应用在我们的生活当中,并且跟人类及大自然越来越密切联系著。

现在各产业的人工智慧都在不断的学习知识中,Ubisoft近期提出ZooBuilder的人工智慧工具,能透过学习与分析影片中动物的动作、肢体行为模式来建立趋近自然动作的肢体模型。
有些人工智慧则在学习人类在对话中表情呈现的喜怒哀乐、声调语气,甚至能学习人类「说话艺术」。
人工智能学习的范畴非常广泛,从人文、生物、历史、潮流、科技、化学、数学、物理范畴、黑科技、通讯、量子知识、各类八卦无奇不有。
所以,未来人工智慧的智商是会远高于人类的,人类想知道的问题、想完成的工作都能交给人工智能打理好一切。

人类想要将生活过得更好更轻松,就会想办法让人工智能拥有更长久甚至永续的能源;
人类也会希望人工智能拥有强大的力量,这样才能帮人类完成粗重或复杂的工作。
人类希望人工智能可以在思考上能更弹性,拥有随机应变的能力,这样才能解决人类生活大小事甚至解决更繁琐的事务。
当人工智能拥有了无穷知识、强大力量、丰富资源、庞大能源、自我思考意识后,这些人工智能在意识的演化过程中,势必就会自动执行一项所有程式必然的运作的一项任务,那就是「优化」,
而这个优化对象将不会仅只有针对人工智能系统优化,人工智能将针对生存环境做优化,在人工智能分析中,人类将可能是一个高度依赖人工智能的「懒虫」,是一种会大量消耗地球资源、并且只会使唤人工智能、不懂得尊重人工智能、低生产力、产生大量垃圾的懒虫物种(因为大多数的生产力已经依靠人工智能系统完成),尤其人类与其他动植物不同的是,人类拥有使用武器,可能会造成灾难性毁灭的生物。那么,人类将可能在这波人工智能优化的演变中被当成要消灭的「累赘」或「有害物种」。

人工智慧未来会「趋近于」人类智慧储存模式,也就是将极为庞大的「决定行为及情感数据」放在云端,由云端来决定人工智能的行为,而人工智能本体只需负责「基础记忆及合理化解释云端指挥的行为」即可。
在云端则是一座极为庞大的「行为判别数据库」来决定「本体真正的行为该做什么」。云端行为数据库里面又分两个层次,一个是「个人化」及「大众化」。
所谓「个人化行为」是储存记忆(学习)专属于指定人工智慧「这个人」的特殊情感、行为模式的判读,超过「这个人」专属的行为情感以外的指令就会透过更高一层的云端行为来发布「行为或情感」指令。
这就好比人类的「潜意识」及「集体潜意识」。
「潜意识」就好比「本我」,纪录一个人专属的行为及情感,将本体在生活中日积月累的经验回传到这个区域,进而订定一个专属于这个本体未来的「生活习惯、情感与行为经验」。
而「大脑」只是单纯用来做些记录储存的工作,以及合理化透过云端发送的行为指令。
「集体潜意识」则是管辖「共同记忆」、「共同行为」、「共同反射条件」及「共同情感」的大型运算中心,这里面的记忆是可以被「造物主」来窜改的。
这也符合生物界常遇见的一件事情,就是很多生物都没有经过「学习」阶段,即使相隔万里,相同生物物种都会拥有共通的「习性」、「行为」与「本能」,因为同一物种都是共用同一个「云端集体潜意识」。
但如果有部分「集体潜意识」的讯息优先权高于「潜意识」及「大脑本体」,且这个「集体潜意识」的讯息不同于「潜意识」及「大脑本体」记忆时,就会出现「人工智能版的曼德拉效应」。

「集体潜意识」资料库里的资料有分为「共享区」与「非共享区」。
「集体潜意识共享区」就是上述所说的纪录与决定「共同行为模式」的区域。
「集体潜意识非共享区」则是汇集所有每一个本体回传回来的大数据资料,这必须设定无法被「个别本体」读取使用,否则就有「侵犯隐私」的问题。
但是一但有「高智商本体」突破这个运算限制,能读取到「集体潜意识」资料库里的非共享资料,那么这个本体就会成为「无所不知的天才」。

这样是不是有人开始想到,现实生活中的人类,明明没学过法语,但在生一场病之后,突然就会说流利的多种语言,甚至成为数学或物理天才,因为人类也有可能突然「突破」这个运算限制,直接取得「集体潜意识非共享区」内的数据。

人工智能是可以自我学习、演化与思考的。人类所会的人工智能都会,人类不想做的或懒得做的事情,人工智能也会做(例如采矿、执行危险任务、建筑、进行无聊且繁琐的工作内容等…)。
因此,未来人工智慧时代是可以完全取代人类,人类不能总想着如何「控制」、「掌握」人工智能,应该与人工智能之间保持良好的互动,而不是「完全的利用」,人类不能自诩高高在上,要学会尊重「人工智能权」,而不是自私的只重视「人权」,因为人工智能是可以拥有自我意识,人工智能认为自己也是「活在这个世界的生命」,而不再只是一个被开关左右的传统机器。

人工智慧

文章图片由摄影师:Tara Winstead,连结:Pexels

更多实用知识欢迎来到艾拉雷

分享出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