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早的时候在远古时期人们就有着敬日、月、水、大地的风俗,代表着感谢上天与大地赐与食物与生活下去的顺利,在尧舜与时期古代就有“秋暮夕月”的习俗。
夕月,即祭拜月神。到了周代,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。出现于《周礼》,《礼记·月令》上说:“仲秋之月养衰老,行糜粥饮食。”,也提到中秋有拜月的活动,但并无说明是八月的哪一天。唐朝以后,中秋节成为君王赏赐群臣的节日。明清时期,中秋节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大传统节日。《正德江宁县志》载:“中秋夜,南京人必赏月,合家赏月称为‘庆团圆’,团坐聚饮称为‘圆月’,出游待市称为‘走月’”。具体的起源年代无法可考证。
中秋节的传说 – 嫦娥奔月
传说嫦娥本是后羿之妻,后羿射下9个太阳后,西王母赐其不老仙药,但后羿不舍得吃下,就交于嫦娥保管。后羿门徒蓬蒙觊觎仙药,逼迫嫦娥交出仙药,嫦娥无奈情急之下吞下仙药,便向天上飞去。当日正是八月十五,月亮又大又亮。
一开始的中秋节是祭拜酬神,养阴藏阳的养生日、君王丰收的赏赐,但中秋节为什么吃月饼?月饼又是从何时开始的呢?
月饼真正和中秋连在一起,是在明代。万历至崇祯朝中,宦官刘若愚的狱中著作《酌中志》卷二十饮食好尚纪略中提到:“八月宫中赏秋海棠、玉簪花。自初一日起,即有卖月饼者。加以西瓜、藕,互相餽送。西苑鹿藕。至十五日,家家供月饼瓜果,候月上焚香后,即大肆饮啖,多竟夜始散席者。如有剩月饼,仍整收于干燥风凉之处,至岁暮合家分用之,曰‘团圆饼’也。”万历年间,顺天府宛平县知县沈榜在其著作《宛署杂记》中亦提及:“八月馈月饼: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,大小不等,呼为月饼。市肆至以果为馅,巧名异状,有一饼值数百钱者。”田汝成《西湖游览志》提及:“八月十五谓之中秋,民间以月饼相馈,取团圆之意。”,可见月饼于当时流行于民间。
另一则广流民间关于月饼的传说,则和朱元璋建立明朝有关。元朝末年,统治腐朽,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相约中秋举事,但朝廷搜查得很严,传递消息不便。于是军师刘伯温想出计策,命令属下把藏有“八月十五杀鞑子”的纸条藏在月饼中,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。到了中秋那天,各路起义军一齐响应。
后来朱元璋夺取天下,适逢中秋佳节,便把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讯息的月饼,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。后来经明、清两代传承,中秋吃月饼现已成为中国节日文化的一部分。